编者按
7月8日,成都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举行。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社科理论界和市级各部门是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重要方面军,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会上,十五位社科专家和市级部门负责人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认识体会、作交流发言,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共产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菠菜担保论坛大全经理、教授 屈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宝贵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这些宝贵经验,对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成熟的党中央的领导对于党的事业的成败、前途命运至关重要。历史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必须常抓不懈。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至关紧要。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国情,从实际出发,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作就会比较顺利。什么时候违反了这一原则,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或困难。100年来,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是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是非常注重理论学习的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历史中走出一条新路,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和强大支撑。正是因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以理论武装群众,使我们党能够保持思想统一、意志坚定、力量强大。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同历史时期,我们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都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全文7000余字,“人民”一词出现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实践证明,我们党历经沧桑而不倒、千锤百炼而更强,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五是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党自我革命以及在自我革命中实现超越和发展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
□四川省社会科公司党委书记、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教授 李后强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是近代中国屈辱的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武器,主动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不懈斗争,中华儿女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脊梁上已久的三座大山,崭新独立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豪情满怀地接续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肩负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昂首迈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铸就新的时代辉煌的根本保证
□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裴泽庆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贯通历史、现实、将来的战略高度,把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摆在“九个必须”根本要求第一位,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党的领导在引领百年奋斗、创造伟大成就、铸就新的辉煌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根本作用,为阔步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置于民族复兴这个历史和时代主题下审视,第一个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第二个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个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第四个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四个伟大成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集中反映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为民族复兴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党的领导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四个伟大成就”,发挥着根本性、方向性、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号召力、社会凝聚力得到空前提升和显著增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基本经验,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意气风发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以不可阻挡的时代大势迈进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更具有实现目标的信心和能力。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自觉,越是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越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党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价值向度,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目标向度,坚持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这一实践向度,坚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动力向度,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生成逻辑
□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 曹萍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进程中的能动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构筑起了源流清晰、逻辑严密的精神谱系,有着深刻的生成逻辑,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伟大精神从党在各个阶段的奋斗实践中铸就出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性质的伟大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具有改革发展性质的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发展奇迹,形成了塞罕坝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伟大精神。
伟大精神蕴涵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突出伟大精神在凝聚党心民心、改造物质世界上的强大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明的方向、贯穿的立场、揭示的规律和内在的精神,高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所充满的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
伟大精神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从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建党精神来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发扬了“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等执着品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发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情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发扬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奋斗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发扬了“善莫大于作忠”等优良传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不仅继承了建党精神及其厚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还进一步发扬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从容自信、“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勤俭思想等内容,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伟大精神从党对时代主题的把握中凝练出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牢牢把握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全力以赴干革命、卫祖国、搞建设,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突出了“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及“保卫祖国”“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等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党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团结带领人民紧抓机遇促发展,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突出了“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等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啃改革中的硬骨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突出了“攻坚克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内容。
构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长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进入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成为重要议题。为破解现代城市发展矛盾与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新理念。文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归根到底要推动人的发展,造福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城市的发展所有成果都应该围绕着人而展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道路。
近年来,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引下,成都贯彻落实“城市的核心是人”,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从与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建设最直接的社区入手,提出了社区发展治理的系统谋划,根除了过去社区治理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在全国率先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成都除了抓社区发展的治理逻辑之外,还推动安全与治理发展的有机统一。通过对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发展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各自为政到统筹整合、社会治理从要素适应到有机耦合,走出了一条党领导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城市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推进的新阶段。
进入“十四五”阶段,成都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针对城市社会建设方方面面问题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将之作为成都“十四五”规划社会建设的整体方案向前推进,将体制机制创新和社会建设的内容有机结合,在推进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社会建设的四梁八柱的构建方式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新时代党领导社会建设在实践创新上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曾新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经过20多年的探索奋斗,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行稳致远
□市公园城市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小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学说中国化的新境界。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表达,公园城市诠释的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的花园一样”的城市理想,三年多来,我们坚持深学细悟、坚定力行,在赓续历史、把握规律中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行稳致远。
不断夯实公园城市自然有序生长的靓丽底色。我们秉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文明兴衰更替”大历史观,延续天府之国“因天时就地利”的筑城智慧,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尊重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以“青山绿道蓝网”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实施“五绿润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璀璨“绿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天府绿道蓝网城市“绿脉”、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和锦江公园、沱江公园精品“绿轴”,累计建成天府绿道478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5平方米,城园相融的自然生态本底成为成都的显著特质。
创新集聚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能。我们秉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繁荣”大生态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创新探索“双平衡”机制和“公园+”“绿道+”“林盘+”模式,培育山水生态、天府绿道等6大公园场景,建成夜游锦江、北门里·爱情巷等新经济新消费场景500余个,推动生态空间与社区生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有力坚守公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营城初心。我们秉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大民生观,大力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开展“老公园·新活力”行动计划,累计拆除城市公园围墙、绿篱10000余米,建成公园式特色街区101个、公园小区184个、“金角银边”200余个、“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577条,设置书店、花店、商店及咖啡馆(茶馆)等“三店一馆”生活服务设施3000余处,让公园城市绿色福祉可感可及。
勇于担当公园城市引领未来城市的时代使命。我们秉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建地球家园”大格局观,连续两年举办公园城市全球论坛,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发出响亮的“成都声音”。加快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龙门山生态提升、龙泉山生态修复,建成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重点实验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01万亩,龙泉山森林覆盖率由54%提升至5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2%,让生态碳汇成为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路演进
□市委党公司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吴欣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进步潮流与演进趋势。中国共产党因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而生,自始即有领导实现现代化的担当自觉。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那么,全面开启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现实目标和具体任务的,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最高理想和终极价值追求的新探索、新征程,便是更加伟大和更加艰苦的道路。
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后。如何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大规模现代工业建设的开端。我们进展得很好,但毛泽东同志没有因此放松紧迫感,而是认为“中国物质基础薄弱,精神上还感到受束缚,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得到解放”。因此,在提出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提出了发展速度的要求。
第二是“文革”结束后。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正是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因耽误的发展时间所造成的发展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才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称为“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并进一步将其总结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发展生产力的本质必然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三是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拐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发展的素质不高、不可持续等人类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敏锐关注。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两大弊病,中国的发展将难以抵御表面繁荣背后所暗藏着的风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吸取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顺应世界潮流,适时提出了以持续、快速、健康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是跨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深化着对发展规律的认识。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改变了过去以经济发展为本的发展思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发展的首要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刻觉醒。
第五是进入新时代后。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总体上正在步入“发展起来以后”的时期,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而这些问题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因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当今世界动荡变革的历史变局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历史的积淀、理想的坚守、开拓的勇毅,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实践的新革命、思想的新长征,结出了饱含中国精神、时代精华的硕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论断,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